展会播报
-
自今日起!新版水泥置换标准实施!这一些状况禁止置换!
2024-12-20 02:56:29
。确有必要新建、改建的,一定要制定产能置换方案,实施等量或减量产能置换。新建生产线应当达到现行版 ...
-
征求意见 《危险废物燃烧回转窑处置HBCD废物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2024-12-20 02:56:18
由我国再生资源收回使用协会同意立项的集体规范《危险废物燃烧回转窑处置HBCD废物技术规范》(原立 ...
- 更多
“双碳”政策实施行业影响重大2021年中国水泥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变化分析「图」
时间: 2024-05-13 12:44:39 | 作者: 冠竞体育官网
水泥属于传统行业,产品同质化较高,但无替代品。水泥是一种粉状水硬性无机胶凝材料,起源于罗马砂浆,大范围的使用在土木建筑、水利、国防等工程领域。中国从清末开始引进国外水泥技术,经历了立窑、湿法回转窑、新型干法等技术路线,发展模式基本都是先购买国外成套技术装备,再进行自主研发,最终实现设备国产化及大规模应用。技术更新周期较长。
中国水泥行业起步较晚但21世纪后发展迅猛。发展历史可大致分为五个阶段:起步探索阶段、计划向市场转换阶段、淘汰改造提升发展阶段、高速跨越发展阶段、创新提升超越引领阶段。具体来看:
水泥制造工艺主要是“两磨一烧”,制造工艺很难改变,行业新进入者难以通过技术改革获得优势。水泥的生产的全部过程即,将石灰质原料、黏土质原料和校正原料按照一定的质量比例混合,经粉磨制成生料后在窑内经过高温煅烧制成熟料,熟料中添加石膏、混合材等再经过二次粉磨制成水泥。之后加入水、砂石骨料及减水剂可制成混凝土。
近年来水泥行业政策方向主要是产能置换和错峰生产。水泥行业产能严重超过标准,面临供给侧改革。其核心目标是淘汰落后产能。对水泥行业而言,大部分投产生产线已回收成本,加之行业市场化程度高,仅通过市场之间的竞争使产能出清过程缓慢。市场手段与行政手段相互配合是水泥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路径,按照“控产量、去产能”两步走的方案进行改革。一方面,行业层面通过严禁新增、协同限产、错峰生产等手段不断去产量,提升行业整体盈利,降低了大企业兼并收购的阻力;另一方面,行业联合政府部门提出更高的环保标准、能耗标准、行业技术指标等,增强对于产能的进一步约束,提升行业门槛和淘汰落后产能。
2015年底供给侧改革以来,行业盈利能力逐年向好。供给侧改革的措施最重要的包含错峰生产、限制新增产能、产能置换等,而从过往政策表述的改变及执行力度来看,例如置换比例逐步的提升,错峰生产时间持续不断的增加,在国家对环保的重视下,未来政策会只严不松。供给侧改革的效果也非常显著:自2015年-2019年,全国水泥价格持续不断的增加,企业的营收和利润大幅度的增加,经营性现金流和资产负债率得到非常明显改善。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 2022-2027年中国水泥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的策略规划报告 》
用水泥制成的砂浆或混凝土被大范围的使用在土木建筑、交通、水利、电力、石油、化工、国防等工程建设,成为建筑业,特别是钢混建筑的发展基础材料,被称为建筑业的粮食。水泥的上游原材料是石灰石,石灰石等原材料占比在17%左右;燃料和动力是煤炭和电力,煤炭和电力占到了成本的55%左右,由于电力和原材料价格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煤炭价格市场化,影响水泥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波动性大。
水泥在产业链下游进一步延伸可以与砂石骨料及其他添加剂合用以生产混凝土,是其主要应用需求。从砂石骨料消费量情况去看,据统计,2021年中国砂石骨料消费量为178.94亿吨,同比增长0.38%。近年来我国砂石骨料消费量基本保持稳定,以21年出厂均价59元测算,市场总额超过万亿,市场空间巨大。
每300公斤水泥、150升水(含外加剂)、2000公斤砂石骨料能生产1立方混凝土,与水泥相比,商品混凝土门槛低,市场化程度更高,运输半径相对水泥而言更短(一般50公里以内),因此行业集中度低,行业前10企业产量占比不到10%。从国内商品混凝土产量情况去看,据统计,2021年我国商品混凝土产量达到32.9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5.83%,年均复合上涨的速度为12.3%,自19年来,我国商品混凝土产量快速增长。
从行业产量情况去看,据统计,国内水泥产量于2014年达到24.8亿吨的高峰,此后总产量进入平台期,2021年产量23.63亿吨,同比下降1.2%,增速持续放缓。水泥行业新建产能受限,山西、河南、山东省、内蒙古自治区已出台了有关法律法规,禁止新建水泥项目或禁止新建项目使用省外产能,2021年7月工信部提高水泥项目产能置换比例,在水泥新建产能受限的背景下,预计水泥产量的平台期或将持续。
从市场价格来看,根据中国水泥协会数字水泥网数据,2021年全国水泥市场平均价格486元/吨,比2020年增长10.7%,在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大面积上涨和供给收缩的背景下,水泥价格整体上移,价位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从全年来看,水泥价格呈现出“先抑后扬”的走势。
分区域来看:全年价位最高的是中南地区,2021年均价533元/吨,其次是华东地区,2021年均价526元/吨,价位最低的是西南地区,421元/吨。东北地区价格涨幅最大,2021年均价同比上涨38.9%。其次是西南和中南地区,涨幅9.5%和9.2%,涨幅最低的是西北地区,同比涨幅5.5%。
“水泥熟料”海关编码“25231000”。从进出口贸易来看,中国在连续三年熟料进口大幅的增长后,2021年首次出现下降,我国进口水泥熟料总量为2772万吨,同比下降16.9%。进口量下降的根本原因是全球海运费大面积上涨,压缩了贸易利润,贸易商进口中国的动力有所减弱。
从水泥熟料进口地区分布情况,我国主要进口地区为越南,2021年我国在越南水泥熟料进口数量达到2235.4万吨,占比80.65%。
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据中国水泥协会公布的2022年中国中国水泥上市公司总实力排名公告,2021年中国建材、天山股份、海螺水泥三家企业水泥及水泥熟料销量达到三亿吨以上,三家企业销量分别为3.73亿吨、3.17亿吨和3.04亿吨。
据2020年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数据,建材生产阶段碳排放27.2亿吨CO2,占全国碳排放的比重为28.3%,是碳排放占比最高的几个行业之一。而根据数字水泥网显示,20年水泥行业碳排放量占全国排放总量13%左右,因此水泥行业的绿色减碳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方法。具体看水泥企业碳排放情况,根据《财经》杂志与中创碳投联合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碳排放排行榜(2021)》显示,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100家高碳排放公司中水泥公司数为15家,总碳排放总量为7.1亿吨,占全国总量7.2%,仅次于钢铁。
根据中国水泥协会信息研究中心统计,2021年水泥熟料产能利用率为74%,产能过剩依旧是当前水泥行业面临的主体问题。2021年二、三季度受水泥需求明显趋弱,产能充分的发挥、供给不减的推动下,水泥库存高涨,南方主流市场大部分地区水泥价格迅速下降,局部区域出厂价陆续跌破300元/吨,行业运行形势严峻。说明水泥产能一旦不能充分的发挥,需求收缩,过剩问题凸显。产能总体过剩,低效产能退出缓慢,先进产能比例偏低,依旧是行业急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我国“双碳”工作的持续推进,将促使水泥行业全方面进入低碳绿色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阶段,促进产业升级改造,推动行业节能降碳,低效水泥产能的退出,促使行业优质产能企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竞争优势凸显,并有望通过兼并重组进一步提升产业集中度。“双碳”推进,将促进水泥企业产业链延伸,推进行业协同处置、智能化和布局新能源,同时,也必然将推高水泥企业综合成本。要加大减碳技术创新的投入,构建行业碳减排的协同机制。要加快行业率先碳达峰的步伐,做好完成碳配额指标情况下的产能和产量输出,研究和热情参加碳交易市场。
2022年全球的经济发展形势依旧复杂,国内经济的压力和风险依然存在,在水泥需求上,行业要做好应对需求较大下滑的预案。唯有加大执行常态化错峰生产,调节好供需动态平衡,强化行业自律诚信,依靠大公司集团的市场主动作用,发挥省级协会的协调服务能力,借助能源双控和减污降碳政策,有效控制供给端的过剩产能,才能应对市场风险。水泥行业是能源依赖性产业,煤炭和电价的大面积上涨,将大幅度增加水泥生产所带来的成本。同时,能耗、安全、环保要求逐步的提升,也导致水泥企业不断加大技改投入,致使企业各种生产要素成本增加,将对水泥行业效益稳增长提出挑战。中国水泥的市场越来越成熟,企业家越来越理性,行业协会的服务能力越来越增强,这都是化解行业面临发展风险和挑战有利条件。
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查与研究、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农林牧渔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